今年上半年,通过强实体、促消费、增投资、扩外贸,交行金融供给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截至6月末,交行客户贷款余额达到7.80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6.86%。其中,境内行人民币对公实质性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.36%,增量超4200亿元,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。
(相关资料图)
在日前举行的业绩会上,交通银行行长刘珺率众高管就信贷投放、息差下行、房地产贷款风险等焦点话题进行解析时表示,由于房地产行业整体流动性紧张,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的问题改善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,未来一段时间,房地产行业资产质量管控仍然是公司的工作重点。
强实体:上半年对公信贷增量超全年目标80%
今年以来,市场主体整体信贷需求偏弱,如何高质量增长,这是银行经营要面对的新课题。
“充分发挥金融供给对需求的牵引作用。”刘珺认为,经济复苏是一个波浪式发展、曲折式前进的过程,我们一定要发挥金融的减震功能,而非是共振功能,充分发挥金融供给对需求的牵引作用,不允许有任何的“模糊主义”和“差不多”。
“练好内功的要求更高了。”刘珺指出,部分欧美银行因为流动性困境陷入破产终局,在如今的数字经济时代,挤兑的强度和速度和以前是没法比的。这就要求,在利率中枢不断下移的环境下,商业银行以规模驱动业绩增长,以吨位和体量作为竞争力的传统发展模式,需要进行升级。
“同业竞争越来越强,银行变化越来越快。”刘珺指出,交行必须要发挥规模和敏捷的双重绝佳优势,在前瞻实践中,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。
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,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13.81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6.33%;上半年实现净经营收入1373.07亿元,同比增长4.74%;实现归母净利润460.39亿元,同比增长4.51%;不良贷款率1.35%,与上年末持平;拨备覆盖率192.85%,较上年末提升12.17个百分点。
交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表示,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投放增幅目标是12%左右,上半年对公信贷增量已经达到了全年目标的80%以上。
控风险:房地产资产质量管控是重点
交行同样面临息差收窄和房地产贷款不良上升问题。6月末,交行净利息收益率1.31%,同比下降22BP,与其他大行相比处于偏低水平。在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下调的背景下,银行息差预计仍有下行压力。
对此,刘建军表示,交行目前息差绝对水平相对较低,除了坚持合理让利因素外,交行在网点布局和扩建成本上,跟其他国有大行存在一定差异。且交行国债和地方债投资比较高,利息免税因素对净利润贡献比较大,但这些贡献没有体现在净息差上。
截至2023年6月底,交行对公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71.72亿,不良贷款率为3.39%,比上年末上升了0.59个百分点。
刘建军表示,碧桂园在该行的业务余额非常小,项目贷款正常;远洋在交行的业务余额占比非常小,涉及房地产板块和数据物流板块大多数还本付息正常,除了个别房地产项目出现问题外,总体资产质量是可控的。 “由于房地产行业整体流动性紧张,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的问题改善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。未来一段时间,房地产行业资产质量管控仍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。”
从整体资产质量上看,截至6月末,交行集团不良贷款余额1050亿,比上年末增加64亿。不良率1.35%,与上年末持平;但逾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都有抬升势头。
刘建军指出,逾期贷款反弹主要原因是境内公司和信用卡业务。其中,境内公司逾期增加比较多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和房地产。部分客户因为经济下行以及自身经营问题,导致资金链紧张。新增大额逾期都已经纳入不良,对后续交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影响不大。
对于下一步风险点的判断和展望,刘建军坦言风险管控的压力依然存在。一是房地产行业整体流动性紧张,要出现实质性改善还需要时间;二是部分区域的地方国企业务持续面临比较大的偿债压力,风险暴露有待化解;三是防疫政策放开,延期还本付息等疫情支持政策退出,小微和个贷资产质量也面临一些挑战。
关键词: